金相試樣切割截取位置的簡述
金相檢驗中,樣品的截取非常重要,如果金相檢驗被用來做評價指標,所取試樣對于所研究的材料應具有代表性。金相檢驗的意圖或目的通常決定了取樣的位置。
按研究目的不同,金相檢驗可劃分為三種:
一、普通研究或常規制樣
試樣應從可揭示被研究材料較大差異的部位選取。例如,鑄件宜從中預期會發生較大和較小偏析的位置選取試樣。在檢驗板帶或鋼絲時,試樣宜取自每卷的尾部。
二、失效分析
取樣位置應盡可能靠近斷口或失效源。金相檢驗前應完成斷口形貌的研究,或者至少應留有斷口的記錄。在多數情況下,應在完好的區域取樣來進行結構和性能的對比。
三、研究型
研究性質決定了取樣的位置,方向等,取樣位置往往比常規檢驗更廣泛。
選定進行研究金相的取樣位置后,應確定待檢驗截面的類型。
1、對于鑄件,垂直表面的截面可顯示鑄件由外至內的組織結構變化。
2、經熱加工或冷加工的金屬,橫向和縱向截面都應加以考察。特殊的檢驗可能要求金相試樣表面與產品的原始表面平行。
3、對于線材和小截面圓鋼,選取穿過試樣中心的縱截面比橫截面更合適。
圖解中的字母 |
建議指示 |
A. |
軋制表面 |
B. |
軋制方向 |
C. |
軋制邊 |
D. |
平行截面 |
E. |
垂直于軋制表面的縱截面 |
F. |
橫截面 |
G. |
徑向縱截面 |
H. |
切向縱截面 |
選擇與材料的主軸線相垂直的橫截面進行取樣分析,常常用于揭示以下信息:
1、 從中心到表面存在結構上的變化
2、非金屬夾雜物在截面上散亂分布
4、 鋼鐵材料表面的脫碳
5、表面缺陷的深度,
6、腐蝕的深度,
7、 保護涂層的厚度,
8、 保護涂層的結構。
在平行于材料主軸的縱截面取樣分析,通常用于揭示以下信息:
1、 鋼中夾雜物含量
2、通過晶粒的變形判斷塑性變形程度
3、有無帶狀組織
4、熱處理后的顯微組織。
在檢驗報告結果和顯微照片中應指明表面的檢驗位置。適當指示表面位置的方法
下一頁:雙工位斷后標距測量臺投放市場